热搜: 购彩大厅中心app官网娱乐
中新网联合国11月29日电 (记者 王帆 廖攀)当地时间11月29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斯洛文尼亚副总理兼外长法永。
王毅表示,中斯建交以来,两国关系保持平稳健康发展,双方始终坚持相互尊重、平等相待、合作共赢,这已成为两国关系鲜明特征。我们愿同斯方加强高层交往,充实合作内涵,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。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,双方高层往来密切,各领域合作取得积极成果。中方始终认为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,应当相互尊重、相互借鉴、相互欣赏,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。中方视欧盟为多极化进程中的独立一极,支持欧洲发展壮大,支持欧盟战略自主。希望斯方在欧盟内部发挥建设性作用,推动欧盟形成更为独立、客观、友善的对华认知,积极支持和参与中欧开放合作。
法永表示,中国是斯洛文尼亚的重要贸易伙伴,斯方重视对华关系,期待加强高层交往,深化经贸、体育等各领域合作,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。一个中国政策是两国建交时斯方作出的郑重承诺,斯方将继续坚定奉行这一政策。斯方支持欧中关系发展,期待欧中领导人会晤取得成功。未来两年,斯洛文尼亚将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,愿同中方加强协调配合,共同维护国际和平安全。
双方就巴以冲突交换意见。王毅表示,从此次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看,实现全面停火、启动和平谈判、最终落实“两国方案”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,只有这样中东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。和平是相互和共同的,一国安全不能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的基础上。中方愿同包括斯方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,为重建中东和平继续作出努力。
法永表示,斯方同中方立场高度一致,当务之急是停火止战,制止人道灾难。在此基础上,各方应积极探讨落实“两国方案”的具体途径,真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。只有巴勒斯坦实现独立建国,以色列才能拥有真正的和平。斯方赞赏中方倡议并主持今天的高级别会议,期待安理会承担起责任,推动实现中东持久和平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中新社杭州11月30日电 题:西湖风景旧曾谙:再访基辛格杭州谈判“八角亭”
作者 严格 谢盼盼
当地时间11月29日,美国前国务卿亨利·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,享年100岁。
1972年2月,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“破冰之旅”,被称为“改变世界七天”,其中有一天,就在杭州。
1972年2月26日,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在刘庄(现杭州西湖国宾馆)会面。(西湖国宾馆 供图)
在杭州,中美双方举行了一次极其重要的谈判。谈判的主角,就是基辛格和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。
1972年2月,周恩来总理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杭州西湖边偶遇10岁的胡宁芳(左一戴眼镜者为基辛格)。(胡宁芳供图)
11月30日,笔者重访西湖国宾馆。
冬日的西湖国宾馆,依然绿波荡漾,客舍青青。
1972年2月26日尼克松访问杭州,就下榻今天西湖国宾馆的一号楼甲部,基辛格和随行人员则住在一号楼乙部。
杭州西湖国宾馆。(西湖国宾馆 供图)
在一号楼乙部,是一个套间,窗外就是西湖,当年基辛格就下榻于此。据了解,当时尼克松没有入住一号楼甲部的主卧,而是住在靠近乙部的夫人房,为的就是方便联系基辛格。
笔者走进如今的一号楼,一股暖流扑面而来,冬日的凛冽被抛门外。
尼克松访问杭州,当时是浙江省外事办公室干部的陆和森全程参与接待,他还清晰记得,美国客人的房间里放了英文导游图和明信片,以及黄岩蜜橘、大白兔奶糖、龙井茶等。
一号楼电影厅,尼克松曾在此处会见记者,国宾馆市场营销部经理张建松告诉笔者,虽然几经翻修,但当年的风格依然被保留,天花板硕大的莲花灯、墙边的水暖气片、深绿色的地毯……特别有年代感。
电影厅对面现在是休闲吧,当年尼克松在这里和记者合影。照片里尼克松站在中间,前后都站满了记者,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微笑。
据记载,1972年2月26日下午尼克松在这里宣布,关于美中会谈,大家不久将听到好消息。
26日晚,浙江方面宴请尼克松一行。陆和森就站在宴会第一桌旁边的角落里,他注意到周恩来总理讲话时,基辛格低着头,一边听一边在修改尼克松的讲话稿。
等周总理讲话结束时,基辛格就把修改后的讲话稿递给尼克松。
“当时连看完一遍的时间都没有。”陆和森注意到尼克松上台讲话时,速度很慢。
根据基辛格《白宫岁月》回忆,关于中美联合公报,在尼克松访华离京前,中美双方已基本达成一致。但刚到杭州,美国国务院方面对公报又提出15处修改,使尼克松和基辛格感到十分为难。
根据基辛格回忆:“尼克松气得发疯了。他穿着睡衣,烦恼地在杭州漂亮的宾馆里气呼呼地来回走动。”
26日宴会后,基辛格和乔冠华再次会晤。他在回忆录中说:“于是我们又开了一次夜车”。中方坚持对台湾问题不能再有任何修改,对其他部分在文字上可以作进一步讨论。又是“凌晨两点,另一个最后草案终于完成了。再次提交双方首脑正式批准,次日凌晨获得了这种批准”。
《浙江省外事志》中记录:“宴会后直到次日凌晨,乔冠华副部长和基辛格继续就《中美联合公报》的文本作最后商定。”
当晚的谈判,在一号楼八角亭。在杭州,有一个流传广泛的传说。
谈判陷入胶着。彼时彼刻,八角亭外,湖水连天,一条长堤朦胧中将西湖一分为二。
谈判代表由此获得灵感,苏堤两边都是西湖,海峡两边都是中国人。
这是传说。但当晚商定的《中美联合公报》次日在上海公布,明确表示:“美国认识到,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,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。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。”
笔者曾探访八角亭,面积很小,仅约15平方米,只能容下6张单人沙发,却有数面大玻璃窗直面西湖苏堤。
国宾馆有一张照片,1982年9月9日,尼克松重返杭州西湖国宾馆。照片中,他在八角亭似有所思,窗外是夜幕下的西湖。
据浙江日报报道,尼克松当时说:“上海公报作为历史性文件是在杭州敲定的,可以说在杭州诞生,在上海向全世界宣布的。我希望中美两国的友谊能像红杉树那样生长、持久。”
当年,美国赠送给中国的红杉树,种植在杭州西湖花港观鱼公园,如今是参天大树,枝繁叶茂,并已在中国18个省市100多个单位生长、繁衍。(完)